欢迎来到光华国际教育集团
设为首页关于我们加入收藏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黑龙江职教培养农村致富领路人 实施村村大学生 发布于 2012-09-05    

        任忠山当村长多年,他所在的黑龙江省安达市吉星岗镇明星村,玉米产量高、质量好,每斤能比别处的玉米多卖一两毛钱。“接受了这么多年的职教培训,我打心眼里明白了为啥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嗓门的任忠山举着手里黄澄澄的大玉米棒兴奋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不仅在安达市,黑龙江省各地的农村职教到处红红火火。坚持发展农村职教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农村职教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农村职业教育与劳务输出相结合;坚持职教改革贴近农村实际,专业设置贴近农村实用人才需求,技能培训贴近农村劳动力转移需求。“三结合、三贴近”,使黑龙江农村职教不仅为黑龙江“粮食千亿斤工程”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青肯泡乡中心校有100多亩示范田,既是学生的学农基地,也是乡里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里推广种植的是无公害粮食,仅这一项,农民郭友家 40亩地就额外增收5000元至7000元。安源乡的奶牛户,每年都要在乡、村两级成职联校里接受多次培训,科学化的饲养管理,使安达“奶牛之乡”的美誉广为传颂。

  安达市教育局主管副局长徐晓明告诉记者,安达市所有的乡镇中心校都配有专职的成职副校长,所有的乡镇中心校都有自己的示范田。“推广新技术直接找农民,农民不一定接受,可是他亲眼看到成效,就会自动找上门。”徐晓明干了十几年农村职业教育,对这一点深有感触。

  黑龙江土地广袤,资源情况各异。黑龙江省有针对性地指导各地把发展农村职教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在不同地区实施了良种培植、成品深加工和畜牧养殖等附加值高的订单农业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目前,全省以职教中心(农村成人中专)为龙头,县辐射乡镇、乡镇带动协会(村屯)、协会引领农户联动培训的模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县、乡、村、户四级职业教育网络和为农服务体系。据统计,全省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含综合中学)达1000余所,90%以上的村都建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或教学点,为农民接受农业新科技搭建了广阔平台。

  黑龙江还因地制宜,根据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专业水平等和市场需求,将农村职教与劳务输出相结合,加强与劳务输出工种对口的职业技能培训。仅2010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达136.92万人次,培训后实现就业83.44万人次。

  “村村大学生”计划也是黑龙江农村职教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据统计,从2004年起,已经有1.1万多名农民通过职业教育,成为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经营理念的“传播者”,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路人”。

  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鸭博士”的周淑清,是黑龙江“村村大学生”政策的受益者。几年前,阿城石河村的周淑清一心想养鸭致富,可是辛苦忙了一夏天,700 只鸭子最后只剩下不到70只。直到2004年,她参加了第一批“村村大学生”计划,到黑龙江省农业职业学院学起了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她重新养起了鸭子。如今,她养的商品蛋鸭3000只,年产蛋75万枚,年利润30多万元。她创办的合作社还吸引了村里的养鸭户,乡亲们在她的带领下共同致富。 五常市新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清泉,是黑龙江第二批“村村大学生”毕业生。毕业后,他回到家乡带领全村致富,使新庄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典型,进入最富裕的村庄行列。

  今年,黑龙江进一步强化职教资源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推进城乡、区域合作,成立了黑龙江农垦职教集团、北大荒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借助垦区与农业骨干企业雄厚的技术力量、先进的生产设施和规范的岗位标准等优势,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张永洲告诉记者,围绕“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等,黑龙江还将陆续成立林业、水利等涉农职教集团,全面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农职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教师风采MORE >>
学生风采MORE >>
精品课程MORE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诚聘英才联系我们版权说明
光华联合集团
版权所有:此页面为光华国际教育联合集团所有 技术支持:意维创意
京公网安备京ICP备110375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