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光华国际教育集团
设为首页关于我们加入收藏
行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新闻
朱永新:把4%的教育经费用在“刀刃”上 发布于 2012-09-05    

        今年两会,在政府工作报告对于2012年工作的部署中,我关注的当然首先是教育。最大的亮点无疑是关于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4%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总理工程,总理多次亲自督办,中央财政已经按照这个数字编制预算,并且要求地方财政加以保证。
       另外特别强调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优先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努力解决择校难、入园难等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调整中小学布局,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校车安全和学生营养问题;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教育,发展民办教育等。

      当总理说到“教育寄托着民族的希望,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我们一定要把这项事业办得更好”时,代表们的掌声再次响彻全场。这掌声,汇聚着大家对教育改革的热切期待。

       教育经费占GDP的4%已经写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今年估计会实现这个目标。4%到位以后,增加的钱应该怎么办?我个人主张主要应该用于促进国家的教育公平。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走的是效率优先的道路,各个地方建设重点小学、重点中学,更多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结果造成了学校和学校之间差距拉大,地区和地区之间教育的差距拉大。很多教育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与教育不均衡发展有关,比如说择校热。

       那些相对来说好的学校已经有几十年投资的积累,集中了最好的资源,一下子要跟其他学校拉平,还是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政府首先必须要把增加的这笔钱用在雪中送炭,帮助最薄弱学校发展。从管理学的木桶原理来讲,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这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如果短板短到零,木桶就无法盛水。所以,把短板拉长,应该是下一步教育最重要的方向。

       把教育经费用在刀刃上,也就是要把钱用在最薄弱的学校,最边远地区的学校,最弱势人群的教育上,用在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智障残障儿童等特殊人群上,用在过去长期以来欠账太多被忽视的地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教育经费应该用来推进公平,促进平等竞争,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品质。


 

教师风采MORE >>
学生风采MORE >>
精品课程MORE >>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网站地图诚聘英才联系我们版权说明
光华联合集团
版权所有:此页面为光华国际教育联合集团所有 技术支持:意维创意
京公网安备京ICP备1103758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