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光华国际护理大会葡萄牙会议于2013年11月11-12日在葡萄牙里斯本护理大学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的举办得到了来自中国、欧盟、美国、加拿大的多家专业机构包括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会议涉及层面涵盖护理学术理论的整个领域,包括:护理行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健康产业、医疗保健服务、教育和国际交流产生的影响。
本届大会吸引来自全世界10余个国家的近50多位护理临床、教育专家及医学院校领导齐聚里斯本,共同展开不同国家护理专业标准与技能的沟通交流;开发各国潜在的护理科研项目及相关合作项目;分享不同国家与地区先进的护理行业及教育成果;讨论及促进国际护理人才培养途径的形成与发展等。国内外参会嘉宾对本届葡萄牙大会表示一致认可并给予高度评价。
参会人员发言的主要内容:
1、林英:光华国际教育联合会 会长
代表光华国际教育联合会对各位远道而来参加葡萄牙大会的专家和院校领导表示诚挚的感谢。林会长首先展示了近年来光华在我国护理教育发展方面做出的成绩以及科研成果。之后,着重介绍了目前正在开展的国家重点立项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国际化护理人才培养途径研究》的内容以及研究成果。
2、王梅: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副院长
演讲题目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尝试》,王院长介绍了北京卫生职业学院护理专业的概况以及学院在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所做的创新与尝试。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十分重视学院教育与医院紧密结合,实现护理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无缝链接,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加强护理专业教师临床见习进修,确保教师及时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的最新技术和理念。
3、王强:河南大学护理学院 院长
演讲题目是《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及展望》,王院长通过大量的数据数据分析和资料研究,总结出中国护理教育发展的四个重要阶段,并分别对各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进行简要阐述,帮助国外的与会专家透彻了解我国护理教育的历史沿革。随着我国对于护理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增加,我国的护理教育结构不断向高层次发展,未来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在逐步调整护理教育层次结构,加快推进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加快护理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4、蒋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护理部主任
围绕有效的护士培训研究主题,蒋红主任带来了题为《基于胜任力的重症监护护士多途径渐进式培训探索》的演讲,与所有参会者共同分享了华山医院在培养重症监护护士胜任力方面的成功案例。由于重症监护护士面临病人病情复杂、危重、护理难度高、任务重、工作量大等一系列工作困难,提高其工作胜任力的要求极为迫切,华山医院借鉴国内外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体系的成果和思路,构建了符合院情及专科背景的专科护士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途径渐进式培训,成功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护理专科的发展。
5、马燕兰:解放军总医院护理部 副主任
由于当前我国护士流失严重,护理人力不足,面临全球各个国家普遍遇到的护士短缺这一主要问题,马主任主张通过完善护士职业生涯管理策略,即通过设计明确的职业路径;进行公开的信息传递;提供充分的教育培训;进行及时的生涯评估;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等步骤,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保留护理人才、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从而达到稳定护理队伍的目标。
6、邱翠竹: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 副院长
邱院长详细介绍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按照政府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帮管理、传技术、带人才、扶学科、送服务”的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区域内技术资源,通过现场护理专业技术“传、帮、带” ,带动基层医院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为区域护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7、尚少梅:北京大学护理学院 书记
尚书记通过对《国际一体化高级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课题的深入研究,以中英护理专业课程对比为例,从专业角度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国际化通用护理专业人才、实用型护理人才、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体系。将光华国际教育联合会作为枢纽,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学分互认为突破,形成国际护理教育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8、王社芬:解放军总医院护理部 教授
临床专科护士是指在护理的某一专科领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专门从事该专业护理的临床护士。王教授通过解放军总医院针对临床专科护士的培训成果,从培训对象和目标、培训内容和方法、考核方式和培训效果等方面详细介绍了ICU专科护士和手术室、消毒供应专科护士的培训工作,为每位参会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实例。
9、王文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培训部主任
王主任从国家政策角度全面分析了当前我国对于护理人才培养的计划、指标和要求,通过分析我国在培养护理人才时面临的挑战以及有效的应对措施,与在座的与会来宾共同探讨了中国培养国际护理人才的新模式,并表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将与光华国际教育联合会合作,全力支持对国际护理人才的培养,包括标准的制定、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和引进、经验交流、人员交流等。同时,王主任相信在与光华国际教育联合会的合作过程中,中国的职业院校会在不久的将来探索出一系列国际护理人才培养的途径、方法和模式。这样的探索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护理人才水平,也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