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
——信息化时代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之瑰宝, 科技精华之积粹,中医药学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科学技术高度 发达的今天,中医药在防病治病、增进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开始重新审视并日益重视中医药。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传统的中医药学科,成为促动学科传承与发展的助推器;培养一批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继承精髓、勇于创新的中医药人才;实现中医的全面振兴和现代化,不断提 升中医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已成为当代中医工作者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就特别强调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性,指出要把握当代科学技术体系相互融合的趋势,继承和发扬中国 传统文化的整体观与方法论,形成融合与变革的思维方式,在推 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做出超越前人的创造性贡献。
秉承以中医药为主,医、理、工、管、文多学科协调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宗旨,浙江中医药大学愈发清晰的意识到提高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中医药教育的信息化,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中医药教学的 融合是培养中医药行业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前提。经过多方的考察甄选,学校于2006年底从众多网络教学软件中挑 选了Blackboard教育软件,探索出一条信息化时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之路。
● 提高了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入Bb平台以来,学校压缩了必修课时,减少了必修课程;解放教师同时,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起到了减时增效的良好结果。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与学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师生信息素养得到了普遍提高。
● 服务区域、服务社会,促进行业协同发展
随着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不断完善和网络辅助教学的逐渐展开,浙江中医药大学的相关领导逐渐认识到教学平台建构不能简单看成是一种物质的建设、单一模式的建构,教育信息 化也绝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和技术的变革,而是触动全校教学乃至滨江高教园区教育 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服务及学校人才培养系统升级拓展的重大教学改革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
为充分发挥学校对其他兄弟院校、滨江高校园区乃至全省中医药行业的辐射作用,浙江中医药大学力图通过打造滨江高校园区大平台,从而整合滨江高教园区知识管理系统为载体,在园区师生中普及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方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强化师生交流互动,调动学生参与、协商教学改革,不断改善师生的教学关系;利用信息技术在学校构建互联互动的三大课堂教学活动和国际标准的资源平台;强化网络学习,优化课堂教学,发挥两个课堂的综合作用,促进教学时空的拓展;引导、鼓励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师生教学资源与信息化的占有水平,实现教育资源的拓展;应用信息化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全面强调“导学、助学、促学作用”,全面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绩效水平。
目前,以Bb平台为载体,通过门户系统的角色划分和选项卡设置,浙江中医药大学已面向浙江省滨江高教园区开设网络课程 6门,并将园区的安全教育、形势教育、党校培训等搬上了Bb平台。面向浙江省的中医师开展在职医生、药师继续教育培训200人次。
●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浙江中医药大学依托Bb平台开发了一批适合学校中医教学和园区教学相关的教 学资源,包括各种素材库、案例库、题库、精品网络课程、专题学习(教学) 网站等。在Bb平台上开发了278门网络课程,其中精品课程50门,年注册用户 点击率达152250次,同时增加网络自学型课程22门,教师上传课件1T。截至 2008年12月,课程总访问量达1360000人次,其中有20门课年课程点击率超 过100000次,其中中医和医学课程占80%。
● 推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改革了师生教与学的模式
Bb平台的引入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以学生为中心 的主动学习,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性、研究性、交互性教学活动。 学校依托知识管理系统,实现了精品课程和网络课程的在线评审、建设、监控,平 台同时支持教师在线教学设计、教师学生教与学评估的网上实时反馈、教学管理统 计分析、课堂教学实时监控、优秀课程实时录播、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以及教 学讨论、作业、交流、答疑、测验、协作学习,记录了学生在线学习的全过程。